总书记的牵挂 化屋新春-欧洲杯买球app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继续聚焦“总书记的牵挂”。今天,我们要跟随总书记的足迹去往贵州毕节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苗族村落化屋村在乌蒙山腹地、乌江峡谷深处,原名“化屋基”,意思是“悬崖下的村寨”,这是一个被悬崖峭壁阻隔的小山村。这里曾经是国家级的深度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一度超过了60%。近些年,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特色产业的发展为化屋村带来蝶变。2019年化屋村整村脱贫。两年后,2021年春节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慰问考察,他的第一站正是毕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如今又是两个春秋过去了,化屋村村民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2021年2月3日,农历牛年的春节前夕,在贵州考察慰问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毕节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这里田园牧歌、绿水青山,浓郁的苗乡文化,都是未来巨大的发展潜力。

在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的关键一年,化屋村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的第一站。紧凑细致的行程中,每一处都留下了他对这里未来发展的关切。
远眺山水、沿江视察,他叮嘱一定要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

在扶贫车间考察当地传统的苗绣和蜡染技艺时,总书记更鼓励大家要把这里传统的苗乡文化,也发展成振兴乡村的产业。
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总书记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脱贫之后,要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把日子过得又富又美,年轻人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这是两年前总书记留在这里的一份牵挂和希望。
2023年1月14日,农历虎年腊月二十三,再有一天就是南方的小年了。

这一天,化屋村里有长辈在盼望着子女,也有孩子在等待着外出打工的父母回家团聚。

杨涵蕊的爸妈在外打工多年,每年也只有春节能短暂相聚。这会儿,他们正赶在回家的路上。
这一天,有马不停蹄赶着返乡的打工人,也有还在为梦想努力的年轻人。
杨文丽,化屋村里的苗绣致富带头人。快过节了,这是她节前要送出的最后一套定制苗族传统服饰。不到30岁的杨文丽已经有20多年绣龄,手艺是从姥姥和妈妈那儿一针一线传下来的。

眼下这个厂房看起来还不成规模,但这是文丽在新的一年里为扩大化屋村苗绣产业发展迈出的第一步,因为化屋村苗绣产品在线上销售平台现在已经小有名气了。

运针走线、直播带货,把传统与时尚相结合。
不仅是传统服饰,与苗绣相关的文创产品在这里每年也有几万件的销量。

在村里的帮助和支持下,这两年,文丽负责的扶贫工坊带动了20多位绣娘实现稳定就业。2021年,苗绣扶贫工坊年销售额达到165万元,这可是村里的大新闻。姑娘们在用自己的方式传承并创新着民族传统的技艺和文化,化屋村的蝶变有她们的力量。
文丽希望,有更多返乡创业的人能加入到她们中间。
2200多公里,两天的奔波,从山东青岛到家乡化屋村,杨涵蕊的爸爸妈妈终于到家了。

每一个经历过化屋村曾经贫困的人都能理解他们的无奈。“回乡创业”曾是化屋村人那么遥远的一个梦。

尤荣学,尤家三兄弟里的老三。在大哥以江上摆渡为生的岁月里,老二和老三陆续外出打工,老三尤荣学一走也是十多年。
2019年,化屋村整村脱贫,整个乌江流域也同时开始了十年禁渔。结束了网箱养鱼的历史,化屋村乌江源百里画廊的秀丽景致再一次展现在人们面前。

化屋村畔的乌江水质已经恢复到一类饮用水的标准。

山美水美,来化屋村的游客越来越多。尤家大哥把外出打工的两个弟弟都叫回来了,兄弟三人买了两艘游船,合力做起了游船生意。游客多的时候,一个旅游季下来,三兄弟就能收入十多万元。
这几年,三兄弟不光经营游船生意,他们也主动担起了村里垃圾分类和运送出村的工作。

对整个贵州的生态环境保护,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总书记到访后的这两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化屋村集聚了更多的人气,两年时间,这里的游客接待量已经超过70万人次。

村里发展的机会可远不止这些。化屋村有苗绣,有山水,当然也有苗族独特的美食。就像这一碗酸汤,因为有了当地特色的小黄姜,口味就与别处不同。
杨龙,村里最早“吃螃蟹”的人。全村他第一个嗅到了旅游给餐饮带来的商机。从农家乐开始做起,2022年初,杨龙自己的民宿开张了。如今这里有农家乐39家,民宿21家。


在村里的支持下,杨龙组织这场小规模的厨艺比赛,他有自己的想法,一是吸引更多人参与村里餐饮和民宿的发展;另外他也想把大家凝聚起来,一步步为村里制定出相应的行业规范和标准。

搭乘乡村振兴的快车,又有绿水青山和独特的苗乡文化加持,化屋村里到处都是发展的机遇。2022年初,化屋村返乡创业的人数第一次超过了外出打工的人数。

晚饭前,村干部们给杨涛一家送来了年节的灯笼,也带来了村里这两年发展的情况。也许从2023年的春节开始,他们一家不会再聚少离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