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复兴的阶段性与整体性统一-欧洲杯买球app
作者:郭海龙班永吉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凝神聚力,意义深远。百年党史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历史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是目前最为权威的划分方法。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从2012年党的十八大开始,持续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之时,是当前我们所处的历史时期。
我们党的一百年,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在百年党史中,每个阶段都有自己鲜明的主题和任务,而各个历史时期的奋斗主题具有内在一致性,革命、建设、改革、奋进新时代是民族复兴阶段性与整体性的统一,每个历史阶段都或多或少具有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特征。
一、各历史阶段中的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特征
(一)各个历史阶段的革命特征
革命虽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题,但是,革命有其自身的彻底变革特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也有革命性特征蕴含其中。正如毛泽东所说:“中国的民主革命,可以说是几个政党联合进行的,但是以共产党为首。中国有两次革命:一九四九年以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解决反帝、反封建、反国民党统治的问题,那时我们没有触动民族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后一次革命,想必你也知道,就触及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所有制以及个体手工业与个体农业的所有制。对这些所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经过了几个步骤。后一次革命经过几年,已基本完成。这两次革命,都是以共产党为领导进行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特征。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这28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题是“革命”,任务是“救国”。这一时期的革命特征主要是以彻底地变革社会制度为核心任务。为此,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救国”为目标,经过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浴血奋战,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从政治上摆脱了受压迫、受奴役的命运,开启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革命特征。新中国成立后,我们进行了土地改革,恢复国民经济,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开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并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十年。这一时期的革命特征主要是以消灭旧制度残余、探索建立新制度为主要任务。土地改革实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继续,社会主义改造实质是以和平手段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而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们推进技术革新和管理革新,创造了“鞍钢宪法”“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等管理方法;这期间,我们打破了西方大国和苏联的核垄断,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科技革命成果也领先于世界。这些实质上是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革命,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大革命”虽然导致了内乱,但是技术革新等科技革命的步伐并没有止步,我们的氢弹、卫星等都是这期间的科技革命成果。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革命特征。这一时期,我们实行改革开放,开创、坚持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不同于改良,而是彻底的根本性变革,是第二次革命,是要彻底革除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环节,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可以说,这一时期的革命特征主要是维护社会主义制度根基基础上的彻底变革。与革命战争时期的彻底变革社会制度不同,改革时期的革命是要彻底变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体制机制中与我国国情不相适应的部分,并且伴随着巨大的生产力变革。这意味着要大力推进科技革命,由科技创新引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变革,进而引发体制机制创新和理论创新,而理论创新反过来又指导全社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们打破了“一大二公”的所有制观念,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相应地实行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我们大胆探索了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混合所有制等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推动形成了现代企业制度,通过经济体制变革促进了生产力快速发展;我们在农村探索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加快土地流转,实行了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管理模式,大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提升了农村的创造力和活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革命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自我革命勇气推动社会革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新时代背景下的革命更具系统性与整体性,是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与高瞻远瞩的战略部署。例如,在科技领域,我们大力推动科技革命并取得累累硕果,“墨子号”量子卫星、超级计算机、天眼、“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嫦娥系列月球探测器、“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等等。尤其是党的自我革命,彰显了新时代革命特征的顶层设计与战略部署。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全面从严治党是一场彻底的自我革命,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精神,坚定不移抓下去。我们党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纪律建设,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正风肃纪,扎进制度篱笆,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坚决反对“四风”,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取得了人民群众比较满意的进展和成效,塑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全社会为之一新。我们党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我们整合监管资源,组建国家、省、市、县4级监委,构建起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在打虎、拍蝇、猎狐方面更有力度更有质效,有力推动夺取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让腐败分子闻风丧胆,让老百姓拍手称快。我们必须以党的自我革命来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我们推动“五位一体”整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其中,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我们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行环保督察、建设美丽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深入人心。
(二)各个历史阶段的建设特征
建设虽然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主题,但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也具有建设的特征。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建设特征。革命战争时期的建设主要体现在党的自身建设和军队、根据地建设等方面。从1921年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经过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锤炼,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三大建设成为党建的主要内容。在根据地,党领导了军队建设和根据地建设。在军队建设方面,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通过三湾改编,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组织原则;通过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军的原则;通过“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确立了军队的作风建设原则。在根据地建设方面,党领导创建了各级政权,开展各种经济建设和民生建设活动,并在机关内部开展反腐倡廉建设,塑造了良好的政风,吸引了大批有志青年奔赴延安,成为红色政权的支持者、拥护者、建设者。鉴于红色政权的建设成就,民主人士曾评论道: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建设特征。这一时期的建设涵盖了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各社会主体,但总体上更倾向于生产力建设与上层建筑的制度建设。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29年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主题是“建设”,任务是“兴国”。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兴国”为目标,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进行各种社会改革,进而推行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性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转变,在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初步改变了“一穷二白”的面貌,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建设特征。这一时期的建设具有鲜明的主线性,在时代发展与人民诉求变化中,建设的主体呈现不断拓展趋势。改革之初,我们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此后,在经济建设取得一定发展程度之后,我们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并逐步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格局。我们解决温饱、实现了总体小康,并致力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期间,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大踏步前进,建成了京九铁路、南昆铁路、三峡工程等大项目,实施了西部大开发,形成了“四纵四横”的国家高铁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建设特征。这一时期的建设在目标达成方面呈现出收官与启程双重任务相统一的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向着“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努力奋斗,时至今日,已经完成了消灭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千年伟业,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如今,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宏伟目标。
(三)各个历史阶段的改革特征
改革虽然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主题,但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仍然具有改革特征。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改革特征。建党以来,而且主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组织进行过多次改革,以适应错综复杂革命形势的需要。例如,中共一大设立中央局,第二至第四届设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五届至今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的称谓也是几经变更。第一届设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局书记,第二、第三届设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第四届设立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总书记,第五届设立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第六届设立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第七至第十一届设立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第十二届至今设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国共产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创设于1927年5月。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共五大在选举产生第五届中央委员会的同时,还选举产生了中央监察委员会。1928年,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决定将党章中“监察委员会”改为“审查委员会”。1933年9月17日,党中央做出《中共中央关于成立中央党务委员会及中央苏区省县监察委员会的决议》。1934年1月,党的六届五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以李维汉为书记的中央党务委员会。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决定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1949年11月9日,党中央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决定》,成立了由朱德等11人组成的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这一时期,我们党通过延安整风运动,对党的文风、学风、政风进行改革,摆脱了“左”倾和右倾错误思想,使得全党实现了空前统一。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改革特征。这一时期的改革主要是吸收可资借鉴的发展手段、方式,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所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颁布了《婚姻法》,实行民主改革,在农村移风易俗,在城市没收官僚资本,对企业管理进行改革。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的困难面前,我国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农轻重比例进行大规模调整,农业打破平均主义,探索了包干制,为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埋下了伏笔。邓小平在1975年复出后,对军队、工业和党的组织进行了全面的秩序整顿,对于全面动乱之后的国民经济恢复和党与国家正常工作秩序的恢复,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也增强了邓小平在全党和全国人民心中的威望,成为后来改革开放的先声。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改革特征。在这一时期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因其领域之广与范围之大,改革开放一词可以说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并成为了这一历史时期的标志性特征。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这34年,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主题是“改革”,任务是“强国”。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富国”为目标,进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变革,创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极大地发展了中国,使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改革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命题,这一时期的改革特征主要呈现为全面、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合理布局了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深化机构改革的决策部署,2018年2月28日,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性步伐。这一时期,我国统筹各种力量、整合各种资源,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阶段性特征,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又推进需求侧改革,着力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取得了非凡的历史成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雄辩地表明,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四)各个历史阶段的复兴特征
复兴虽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题,但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都拥有复兴特征。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复兴特征。这一时期,复兴主要是共产党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摆脱备受奴役与压迫的迫切愿望和梦想。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树立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以此为推进各项事业的原动力。党的领导人中,像周恩来这样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人比比皆是。正是有了这样的远大志向、宏伟目标,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人民解放、国家独立富强、民族复兴而前赴后继,谱写了一部部可歌可泣的壮美华章。大革命时期,为了民族独立早日实现,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组成统一战线,积极参与各地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时期,为了早日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实现人民解放,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入农村,开展土地革命,领导人民翻身做主人,开始掌握自己的命运。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放手发动群众,打赢了平型关大捷、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动百团大战,并打退国民党顽固派的三轮反共摩擦,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积极实行战略反攻,坚持抗战,赢得了最终胜利。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落到复兴的转折点,中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极大地壮大了民族声威。解放战争时期,为了解放全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组建人民解放军,挫败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实施了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基础。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复兴特征。这一时期,复兴主要是党领导下的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实现党的初心和使命。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经济制度;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两弹一星”的研制、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使得中国再次成为世界大国,使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看到了希望。抗美援朝战争之中,我们面对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美国,展示了斗志和实力,通过五次战役,挫败了美帝国主义妄图以朝鲜为跳板进攻新生人民共和国的狼子野心,大大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被称为新中国的立国之战。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很多居住在国外的华人华侨,对祖国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纷纷萌生了回来报效祖国的想法,钱学森便是其中的一例。他毅然决然放弃了在国外的优厚待遇和优渥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挠,回到了祖国怀抱,成为民族复兴的大功臣。“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使得中国赢得了越来越多的信赖,加速了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步伐。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标志着中国确立了政治大国地位,极大地提升了我国民族自尊心和民族复兴的自信心。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国还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和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放后经济腾飞奠定了物质基础,促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复兴特征。这一时期,复兴主要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并时刻牢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用了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二三百年走过的路,实现了中国的经济崛起,中国一跃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坚实的物质保障。中国人民解决了温饱问题,实现了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飞跃。正是由于改革开放时期的飞速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实现有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复兴特征。这一时期,复兴主要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本世纪中叶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从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到21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主题是“复兴”,任务是“强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步伐。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强国”为目标,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使命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新思想,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成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二、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相互关系
革命、建设、改革和奋进新时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性与整体性统一。在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的百年历史进程中,它们相互之间形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体系。其中,复兴是目标,革命和改革都是手段,建设是具体过程,革命、建设、改革服从和服务于复兴这个宏伟目标,这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尤其明显。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革命、建设、改革的终极目标。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不懈探索的必然结果,是近代中国历史的必然产物;爱国主义从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武器,中国共产党一直都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爱国主义和根本利益集中体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宏伟目标中。百年来,为了这个目标,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矢志不渝,把这个目标深深镌刻在全党为之奋斗的灵魂深处。百年来,革命、建设、改革,说到底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革命和改革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手段。革命是除旧布新的良药,是矛盾不可调和之时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发生的剧烈对决,是深刻的社会变革。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都曾经发动过革命,但是没有取得成功。随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被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三座大山,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制度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积极推行改革开放,革除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环节,走自己的路,创立、坚持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得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大大促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
党的十四大提出,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进而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把一百多年来受尽外国侵略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独立的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这场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革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开始的又一次伟大革命,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经过长期奋斗,把中国由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使社会主义优越性在中国充分体现出来。而经济体制的改革,也是一场新的革命,是在过去革命取得成功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下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的。它不是要改变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和毅力,推动社会革命,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国的综合国力蒸蒸日上,中国日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景无比光明。
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过程。无论是暴风骤雨式的革命,还是疾风骤雨式或和风细雨式的改革,其实现过程都离不开扎扎实实的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过程需要通过具体建设一步步得以实现,其中,最核心的是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百年来中华民族从屈辱走向振兴,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从封闭半封闭走向改革开放,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进而走向共同富裕的关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因此,办好中国的一切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的建设。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命运早已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景。我们党历来重视党的建设。早在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就在《论新阶段》政治报告的第七部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围绕加强党的建设作出了系列重要论述,对党的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有力促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取得胜利。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从挫折中吸取教训,深刻认识到制度和反腐败的重要性,把党的建设发展成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并切实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根据时代需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我们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正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了丰硕成果,我们的各项建设才如火如荼,共同推动了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伟大的事业,往往越是充满艰难险阻,越是需要开拓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今天,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战胜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重大风险挑战,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依然要发扬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建设精神、改革精神。
一言以蔽之,革命、建设、改革、复兴四组关键词,虽然各个历史时期的侧重点和主题不同,但是,都是党领导人民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性与整体性统一。
([作者简介]郭海龙,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办公厅助理研究员;班永吉,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