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贤思齐,习近平强调对标这位榜样-欧洲杯买球app
任一林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一首《念奴娇·追思焦裕禄》,饱含习近平对焦裕禄的崇敬之情。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被肝癌夺去了生命,年仅42岁。
对焦裕禄,习近平一直高度肯定,将他视为人生榜样。
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头版位置刊登了新华社记者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谈起这段往事,习近平曾说:“我当时上初中一年级,政治课老师在念这篇通讯的过程中多次泣不成声。特别是念到焦裕禄同志肝癌晚期仍坚持工作,用一根棍子顶着肝部,藤椅右边被顶出一个大窟窿时,我受到深深震撼……”。
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的第一本专题著作集就是《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
无论是上山下乡、上大学、参军入伍,还是做领导工作,习近平始终以焦裕禄为榜样。
“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是总书记对全体党员干部如何见贤思齐、对标对表提出的路径与要求。
一颗初心
心中有党——三份入党申请书、信念不移
“我的条件还不够,对革命还没有作出啥贡献,对照誓词,我还差得很远很远……我要努力为党工作……”1946年1月,焦裕禄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听到这个消息,焦裕禄激动万分。
1922年8月16日,焦裕禄出生在山东省淄博市北崮山村的一个贫苦家庭,历次参加革命斗争的实践,加上早年艰难求生的经历,他萌生了加入党组织的愿望。
焦裕禄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先后写下三份入党申请书,记录了他思想认识一步步提高的过程。
在第三份入党申请书上,焦裕禄这样写道:“共产党是人民群众的救星,没有共产党,革命就不能胜利,穷人就不能翻身。”
内涝、风沙、盐碱……在豫东兰考县饱受“三害”侵袭的时刻,党派焦裕禄来到了兰考。
“改变兰考面貌的主要问题在哪里?”这个问题萦绕在焦裕禄的心头。
“没有抗灾的干部,就没有抗灾的群众。”焦裕禄认为,除“三害”首先要除思想上的病害,特别是要对县委的干部进行抗灾的思想教育。
焦裕禄组织大家学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文章,鼓舞大家的革命干劲。又专门召开常委会,回忆兰考的革命斗争史。
强组织、抓思想,县委领导核心在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站了起来。
焦裕禄在报告上写道,“面对着当前严重的自然灾害,我们有革命的胆略,坚决领导全县人民,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的面貌。不达目的,我们死不瞑目。”
焦裕禄死后,人们在他病榻的枕下,发现了两本书:一本是《毛泽东选集》,一本是《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跟党走,他一生都在为党分忧、为党添彩。”习近平这样谈到。
“县一级阵地,必须由心中有党、对党忠诚的人坚守。”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作为‘一线总指挥’的县委书记们坚定了、沉着了,朝着大目标共同努力了,阵地才守得住,战斗才能打得赢,理想才能不断变为现实。”
一把藤椅
心中有民——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兰考县焦裕禄纪念馆里,珍藏着一把藤椅,其上部的藤条网上靠前有一个大窟窿。
焦裕禄在洛阳矿山机器厂任第一金工车间主任时,积劳成疾罹患肝炎。在兰考,为了早日根除“三害”,他总是拖着带病的身体拼命工作。
繁重的工作,加之营养不良,焦裕禄的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直到有一段时间,人们发现,无论是开会,还是作报告,他经常都会把右脚踩在椅子上,用右膝顶住肝部。有时实在受不了,他就会随手拿起一个硬东西顶在肝部。日子久了,他办公室那把藤椅的右边就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
从到兰考第二天起,焦裕禄就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拖着患有慢性肝病的身体,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跑遍了全县140多个大队中的120多个。“人民的好公仆”正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中夜,读《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是时霁月如银,文思萦系……”1990年7月15日,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写下《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习近平把焦裕禄精神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
2014年3月18日,在听取兰考县教育实践活动情况汇报时,习近平再次强调,要特别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
习近平始终践行“心中有民”,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战贫时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
战疫时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人间大爱。
从“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政绩观,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坚定作答,无不彰显着人民领袖的人民情怀。
“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如是说。
一生坚持
心中有责——生也沙丘,死也沙丘
黄河九曲十八弯,东坝头是最后一道弯。
位于东坝头乡东部的张庄村曾经风沙肆虐,是当年兰考最大的风沙口。
在兰考,1962年,春天风沙打毁了20万亩麦子,秋天淹坏了30多万亩庄稼,盐碱地上有10万亩禾苗碱死,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了历年的最低水平。
守土有责,焦裕禄下决心要把兰考县的自然情况摸透,亲自去掂一掂兰考的“三害”究竟有多大份量。县委先后抽调了120个干部、老农和技术员,组成一支三结合的“三害”调查队。
1963年,焦裕禄带领除“三害”工作队来到张庄村查风口、追风源,组织群众挖泥封沙,栽种刺槐……数十年过去,如今的张庄村已经摆脱了自然灾害的肆虐。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每当风沙最大的时候,也就是他带头下去查风口、探流沙的时候,雨最大的时候,也就是他带头下去冒雨涉水,观看洪水流势和变化的时候。
深入田间地头、掌握一手资料、总结点滴经验,在焦裕禄倡议和领导下,总结出了整治“三害”的具体策略,一个改造兰考大自然的蓝图逐渐绘就。
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被肝癌夺去了生命,他临终前对组织上唯一的要求,就是“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焦裕禄去世后,一代代共产党人在兰考接力奋斗,不仅实现了焦裕禄治好沙丘的遗愿,更让这片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4年3月17日,习近平赴兰考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当日下午,习近平在东坝头乡张庄村与干部群众座谈,当年和焦裕禄一起治沙的张庄村老党员雷中江就坐在他对面。
雷中江说,焦裕禄依靠群众总结出了治沙治涝的方法,育草封沙,造林固沙。为了兰考人民过上好日子,他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焦书记虽然走了,但他在兰考人民心中永远还活着。
“要组织党员、干部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反复照一照自己,深入查摆自己在思想境界、素质能力、作风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努力向焦裕禄同志看齐,从今天做起,从眼前做起,从小事做起,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对待群众、对待组织、对待事业、对待同志、对待亲属、对待自己,像焦裕禄同志那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习近平这样要求。
2017年3月,兰考成为河南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利用焦裕禄当年带领大家栽下的泡桐树制作乐器、家具等也成为兰考致富奔小康的一项重要产业。
“三害”不再,“焦桐”成荫,仿佛无声诉说当年感人故事。他在兰考土地上播下的自力更生的革命种子,已经茁壮成长。
一身正气
心中有戒——“十不准”
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
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要求要“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
一张戏票,自身“开刀”——
焦裕禄刚到兰考工作不久,检票员得知焦国庆是县委书记的儿子,让他看了“白戏”。
焦裕禄知道后非常生气,严肃教育了焦国庆,然后领着儿子到礼堂补上了2毛钱的戏票,并让他向检票员作检查。
借此契机,焦裕禄开始大力纠正兰考县的不正之风。他首先从自身“开刀”,以儿子看“白戏”为例,在县直机关干部会上多次检查自己对子女的教育不够。
不准用国家或集体的粮款或其他物资大吃大喝,请客送礼;一律不准到商业部门、合作社部门要特殊照顾;不准借春节之机,大办喜事,做寿吃喜,大放鞭炮,挥霍浪费……1963年春节期间,焦裕禄起草了“十不准”。
2014年3月17日,习近平在兰考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参观时,仔细观看修改痕迹明显的“十不准”底稿,认真听取讲解,并对随行人员说,中央在制定“八项规定”时,曾受到“十不准”的启发。
一件棉袄,两袖清风——
在焦裕禄纪念馆,有一件他生前穿过的满是补丁的棉袄。
当年,国家给兰考拨来一批救济棉花,救灾办公室的同志看到焦裕禄的棉袄很破,就把3斤棉花票送到他家里。
焦裕禄知道后,又让家属把票退了回去。他对救灾办公室的同志说:“救灾物资是给群众的,我们不能要,虽说我的棉袄破点,但还能穿,比起没有棉袄穿的群众强多了。作为领导要时刻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生活上向低标准看齐。”
习近平始终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强调廉以修身、廉以持家。2016年1月12日,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家里那点事有时不经意可能就溜过去了,要留留神,防微杜渐,不要护犊子”。
2019年7月9日,习近平在出席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时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对党忠诚纳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引导亲属子女坚决听党话、跟党走。”
近日,《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出版发行,对于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