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共产党员的“硬骨头”谈革命意志-欧洲杯买球app
作者: 徐弘源 刘虓
●共产党人的革命意志不是凭空产生的,其底色为理想信念,本质是对信仰的认定和坚守
1935年12月,红五师师长贺炳炎在云南瓦屋塘战斗中,右臂不幸被子弹击中,骨头被炸得粉碎,必须马上做手术截肢。由于没有麻醉药,只能用吗啡代替。贺炳炎坚决要求不用吗啡止痛。就这样,两位医生拿着木工用的锯子,硬生生把贺炳炎的右臂锯了下来。贺龙捡起几块碎骨包在一块手帕里,说:“这是贺炳炎的骨头,共产党人的骨头,你们看有多硬!”
贺炳炎同志的骨头为什么这么硬?因为他有着坚定的革命意志。回望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在一次次生死考验面前、一个个历史抉择关头,支撑他们视死如归、百折不挠、革命到底的,无不是这种坚定的革命意志。以“硬骨头”为表现特征的革命意志,是我们党和军队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重要品质,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风骨和鲜明的特质。
有着革命意志的人铁骨铮铮,经得起生与死的考验。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陈列柜里,有两封催人泪下的书信,其中一封是陈觉同志就义前写给妻子赵云霄的诀别信,上面写道:“云!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我们虽然是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这封书信,是陈觉在面临生死考验时发出的最强音,是他革命意志的高度体现,感人肺腑、震撼人心。陈觉对敌人开出“供出组织,立即释放”的劝降条件嗤之以鼻,失去耐心的敌人对他进行更加残忍的拷打,企图从肉体和心理上摧毁他。但结果令敌人失望,拷打可以折磨他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他的生命,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共产党员坚如磐石的革命意志。“总有一天,我们将站在这个城堡上,高声宣布,太阳是我们的。”23岁从容就义的共产党员余祖胜这一革命宣言,是对“硬骨头”革命意志的生动注脚,也是共产党人在直面生死考验时党性与品格的真实写照。
有着坚定革命意志的人心有定力,足以抵御任何利诱。抗日战争中,被陈毅元帅称为“死节之惨烈,抗战以来所仅见”的新四军第6师16旅47团团长巫恒通,在一次战斗突围时不幸受伤被俘。敌人以盛餐款待,他视而不见;以请他当“清乡专员”利诱,他严词拒绝。无奈之下,敌人又找来大汉奸周佛海和伪县长劝降,均被他斥于门外,最后以绝食的方式壮烈牺牲。革命意志的伟力,总能给人以心灵的撞击。当巫恒通团长的遗体被抬出监狱时,就连一些日本士兵也不禁向其遗体鞠躬致敬。
有着坚定革命意志的人能够战胜任何困难,生发出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壮举。湘江战役中,红34师担负阻击尾追之敌、掩护中央和兄弟部队过江的任务,在与数倍于我的敌人浴血奋战后,他们被敌人阻隔在湘江以东。突围的危急时刻,师长陈树湘宣布了战场纪律:万一突围不成,誓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经过激战,大部突出重围,陈树湘不幸被俘。在被押往敌人指挥部的途中,他趁敌不备时撕开了缠在腹部的绷带,把手伸进伤口,掏出了自己的肠子,以悲壮的牺牲践行了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诠释了一个“硬骨头”的共产党员对革命气节的坚守。
实践一再证明,一个政党、一支军队如果有了“硬骨头”般的革命意志,就拥有了坚强有力、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精神。在朝鲜战场上,面对强大的敌人,志愿军将士舍生忘死,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他们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打出了国威军威,也为新中国打出了几十年的和平建设环境。
共产党人的革命意志不是凭空产生的,其底色为理想信念,本质是对信仰的认定和坚守。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共产党人凭着坚定的革命意志写就了感天动地、光耀千秋的奋斗史诗。革命战争年代,贺炳炎、陈觉、巫恒通、陈树湘的“硬骨头”是这样;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铁人王进喜,“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优秀县委书记焦裕禄,“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邓稼先、林俊德等一大批科学家是这样;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广大共产党员挺身而出、无惧无畏“逆行”驰援武汉,无数党员干部呕心沥血、宵衣旰食沉入脱贫攻坚一线,他们同样是这样。事实证明,唯有革命意志坚定,才能攻坚克难、不断胜利前进;唯有革命斗志旺盛,才能超越眼前“苟且”,走向“诗和远方”。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当前,尽管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今非昔比,但在强国强军的征程上,依然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我们只有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和发扬坚定的革命意志,才能稳住心神、挺直腰杆、敢于拼搏,把一切艰难险阻踩在脚下,把一切陷阱、封锁线和围追堵截抛在身后,才能无愧于共产党员、革命战士的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