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精准施策“补短板”-欧洲杯买球app
黄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的2020年阶段性战略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文章为各级党委和政府正确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准确把握存在的短板和问题,在下半年能够精准施策、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面胜利指明了方向。
补短板需要把握好全面小康的目标和标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小康”这个概念,出自《礼记·礼运》,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依据综合发展指标、人民生活水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主要指标判断,“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成效比当初预期的还要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把握好目标、标准等认识问题。我国是人口大国,幅员辽阔,发展市场经济,城乡、区域、人群之间存在收入差距是正常现象,要承认和尊重发展不平衡的客观实际情况。从整体国家目标看,实现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从个体目标看,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收入未必都翻一番,要认识到“全面小康不是平均主义”,我们要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继续完善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方面,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承认物质利益原则和合理的收入分配差距,同时允许和鼓励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等其他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这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利于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性战略目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中有的是绝对指标,比如脱贫,要在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硬任务。有的是相对指标,比如环境改善方面,要求劣v类水体比例低于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完成这些相对指标,而且要持续完善。
补短板需要认识市场机制的局限性
我国能够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得益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条件,还没有实现的目标就是“存在的突出短板和必须完成的硬任务”,“从人群看,主要是老弱病残贫困人口”“从区域看,主要是深度贫困地区”“从领域看,主要是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短板明显”。
贫困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短板。在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但是,农村贫困问题仍然存在,突出表现为:一是医疗保障体系存在短板,看不上病和看不起病,与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不完善、缺乏对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机制有关;二是义务教育存在短板,贫困家庭孩子辍学问题,主要与家庭贫困和农村教育保障不足有关;三是住房保障体系存在短板,部分贫困人口仍住危房,与公共保障性住房供给不足有关;四是少数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条件缺乏基本保障,与城乡和区域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关,这需要在深化改革中解决。
市场机制能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指标至关重要,但是市场机制有局限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领域中,经济发展的成绩显著,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短板明显。党的十八大以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国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方面,打破贫困与环境恶劣、公共服务弱、基础设施差的循环累积效应,对于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任务意义重大。
补短板需要政府精准施策、强化机制建设
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是补短板的首要任务,脱贫攻坚需要政府引导全社会协同发力。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工作是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开展的一项重大的社会工程,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贫困地区市场主体发育不完全、市场体系建设滞后,存在着交易费用高和市场分割等特点,使得市场主体在经济开发领域缺少必要的公正和效率。需要政府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政策,改善投资环境,推动产业扶贫,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产业,实现就业,逐步获得产业竞争力。要改革和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转移支付机制,更好地实现我国收入分配的合理、有序、效率和公平等目标。
解决好重点地区环境污染问题、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补短板的重要任务。保护生态环境,加大对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等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加强农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危房改造,健全社保兜底机制,都需要政府发挥更大作用。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各级领导干部要咬定目标、真抓实干。
要支持和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发挥作用,大力培育各类公益性组织和非盈利组织。完善政府引导社会组织发挥作用的政策和机制,让社会组织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引导社会资源向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流动,弥补市场对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供给不足,全面发挥社会参与的积极作用。
要进一步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的重要保障机制,要着眼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特别是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把促进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重点内容,在重大项目布局和资金安排上向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倾斜、向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倾斜。完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管理体制、生态和资源补偿机制、对口援助制度等长效机制建设。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优化经济布局、强化主体功能、推进区域间合作互动,更大范围内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持续做好东西协作扶贫和对口支援工作”,这是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制度优势和区域协调发展机制,能够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重要保障作用。
(作者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基金工作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