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着现实思想问题搞教育-欧洲杯买球app
作者: 刘正斌
内容提要
奔着现实思想问题搞教育,是我党我军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是增强教育针对性,团结动员官兵投身强国强军伟大实践、履行新时代军队使命任务的时代要求。唯有找准穴位、打到鼓点,切实把握时代对官兵的影响、遵循官兵思想变化的规律、抓问题准确真实,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实现同频共振,真正走进官兵心灵。
习主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实效,就要奔着现实问题和活思想去。现实思想问题,指的是思想上受现实的主客观因素影响而产生的一时解不开的扣子,即思想矛盾。找准穴位、打到鼓点,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实现同频共振,真正走进官兵心灵。
(一)
1948年2月底3月初,西北野战军打了转入外线后的第一个大胜仗——宜川战役。毛泽东以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言人的名义,撰写了著名评论《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他将胜利“最值得注意”的原因归于“在冬季两个多月中用诉苦和三查方法进行了新式的整军运动”。“诉苦三查”是我军历史上一次非常成功的阶级教育,极大地提高了广大指战员的政治觉悟,为解放战争胜利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作战胜利归因于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教育的成功则源于点准了指战员对旧社会的仇恨厌弃和对新社会的强烈期盼这个思想穴位。
1986年,全军上下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性教育活动——“得失观”大讨论。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工作重点转移、确定改革开放方针后触动官兵心灵的一次教育。全国农村由集体组织生产改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家庭劳动力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官兵家庭收入,于是“当兵吃亏”思想悄然产生,成为军营里议论不断的热门话题。“得失观”大讨论的教育之所以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就在敢于直面问题,把“吃不吃亏”“吃亏值不值”摆到课堂上,官兵敞开心扉,互相交流、辩论、启发,从而明辨了是非、拨开了思想迷雾。“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口号,成为20世纪80年代官兵思想境界提升的生动写照。
盘点我军以往一次次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三湾改编到反“围剿”和长征途中“纠正各种不正确的见解”的动员教育;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换装教育,到抗战中反对军阀主义、坚持党指挥枪原则的政治教育;从跨过长江、解放全中国的坚定胜利信心教育,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从进入和平时期在正规化建设中调动练兵积极性的训练教育,到改革开放之初党的路线政策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但凡搞得深入、打下烙印的教育,无一不是紧扣官兵关注的现实问题,找准了思想症结,联系实际接地气,把道理讲到了官兵的心坎上。90多年来,我军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许多好传统,奔着现实思想问题搞教育就是其中之一。今天,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就必须像当年在井冈山上、在长征路上、在抗日洪流中、在解放硝烟中、在上甘岭、在老山前线……所做过的那样去做。
(二)
奔着现实思想问题搞教育,必须切实把握时代对官兵的影响。
我们正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民族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战斗犹酣,经过改革重塑的人民军队聚焦备战打仗大步向前迈进。今天这个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急剧变革的时代,是一个思想多样价值多元的时代,是一个媒体信息纷呈繁杂的时代,因而也是广大官兵思想极其活跃、困惑待解的问题频频产生的时代。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广大官兵,更确切地说是官兵的思想。从思想的本质来看,人的思想是人脑对主体自身的社会存在的反映。官兵的思想,包括立场、观点、态度、意志等要素,包括政治观、道德观、生死观、苦乐观、幸福观、荣辱观等内容。时代在官兵身上打下了深深的印迹,他们的思想行为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例如:自我意识增强,勇于张扬个性,坚持与他人不同的独特的行事方式;利益意识增强,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条件、优抚待遇、政治荣誉等;民主意识增强,遇事喜欢评头论足,大胆维护自己的权益;效益意识增强,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东西尤其反感;信息意识增强,热衷于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关注一切感兴趣的事;成才意识增强,希望在部队能学到知识、得到锻炼、增长才干;等等。这些,都会随时产生各式各样活生生的思想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出新需求。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军队铸魂育人的工作,是党对军队实施思想政治领导的基本途径,是团结动员官兵投身强国强军伟大实践、履行新时代军队使命任务的中心环节。能否及时化解官兵的种种思想疑虑、辨清是非正误、排除负能量的干扰,能否在培育“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团结激励官兵不懈奋斗中发挥应有作用,是衡量思想政治教育感召力战斗力强弱最重要的标准。
“思想政治教育要往深里想、深里做,不能停留在表面、满足于大路货,不能雁过不留声、雨过地皮湿。”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条件就是搞清楚官兵到底在想什么,有什么思想需求。必须把镜头始终对准官兵的愿望和期盼,做到官兵关注什么问题就重点回答什么问题,什么问题与官兵利益密切相关就分析回答什么问题,有什么模糊认识和错误的思想问题就集中力量解决什么问题。抓住“关注点”,才能明确“切入点”;找准“共同点”,才能产生“共鸣点”;激起“兴奋点”,才能解决“疑惑点”。奔着现实思想问题搞教育,才能做到雁过留声、不绝于耳,穿透“地皮”、滋润心田。
(三)
奔着现实思想问题搞教育,必须遵循官兵思想变化的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按规律办事,就能事半功倍。
官兵的思想五花八门,因时应景而生,貌似杂乱无章,其实也是有规律可循。把握规律,才能掌握解决现实思想问题的主动权。
官兵思想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人的所有思想,都可以在社会存在中找到它的源头,这是它的客观性。同时,思想的产生是人脑的一种机能,并非外部世界向人脑的简单移植,而是主体自身的需要和利益的能动反映,这是它的主观性。官兵的任何一种思想既包含了社会存在的客观内容,又包含了官兵自身的主观需要。思想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却是客观的。这就必须从官兵关注的客观实际出发去了解掌握他们的思想。
官兵思想是内隐性与外显性的统一。思想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外人无法直接观察到。但由于人的言语和行为从根本上说是受思想支配的,因此可以通过言语和行为去感知人的思想。当然,人的言行表现思想不是机械的、单向的,而是曲折的、复杂的,有时甚至给人以假象。这就要求教育者善于“察言观色”,透过官兵的外在表现,找准其真实所思所想。
官兵思想是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统一。思想是开放的,反映着主体所处社会存在可感可知的一切方面,可以受到各种思想传播的影响,所有的主客观因素都可能引起人的思想的变化。但是思想又具有一定的封闭性,某种思想一旦形成就可能相对稳定地长期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特别是进入思想深层次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往往很难发生变易。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与官兵打成一片,深入他们的心灵,方能察微探幽。
(四)
奔着现实思想问题搞教育,抓问题必须准确真实。
辩证看待官兵思想行为。看问题要坚持两点论,既要看到官兵的缺点和弱点,更要看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看问题要看本质,不光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看问题要看主流,看基本面,防止以偏概全,错把特点当缺点;看问题要用发展的眼光,广大官兵处在强军兴军第一线,其思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变化是常态,思想问题也不会一成不变。
区分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思想的形成和转变离不开心理活动,并受心理活动的制约,而思想一旦形成又可以有力地调控或支配心理活动的方向和内容。但两者有本质的区别。思想问题是因为对客观世界的看法有偏差而产生的各种不正确的想法和观念,往往涉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比较常见的表现如:革命斗志衰退、理想信念动摇、事业心责任感弱化、对政策有误解、对社会看法有偏差等。心理问题是因为个体生理、精神等受外界刺激而引发的心理障碍和困扰,例如由于训练成绩上不去、生活长期不适应、工作压力大、家庭矛盾缠绕、受到批评指责不能化解等原因,而产生的自卑、嫉妒、忧郁、焦虑、沮丧、疑惑等心理状态。区分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有的放矢、方法得当、对症下药,才能有效解决问题。千万不能误把心理问题当思想问题、用解决思想问题的办法去解决心理问题。
善于分析利益动因。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这一论断告诉我们:人的思想行为不可避免会受到利益因素的影响,只有从官兵追求的利益入手,才能够真正全面了解其思想行为产生的动因;离开了利益,思想行为就无法彻底予以解释。今天,人民群众追求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物质利益对官兵思想行为的驱动作用也明显增大,由各种利益矛盾引起的思想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善于从利益动因上分析官兵的思想变化,是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成功的重要前提。
切实把准针对性。围绕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有些不当做法必须防止和克服。比如问题“移植”。把别的单位、他人的思想问题“借”来,当作本单位的问题去解决,用治疗感冒的方法去预防感冒。又如闭门“编造”。为了增强“针对性”,不是深入官兵调研,而是关起门来凭主观想象编造所谓“思想反映”,安到“有些官兵”“有的干部”“某些战士”头上。如此奔着“现实思想问题”去,教育只会南辕北辙。必须改旧风、树新风,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防止形式主义,在提高教育质量上下真功。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