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队硬气从何而来?他们给出最燃答案-欧洲杯买球app
又到一年“八一”节,
一说到中国军队、中国军人,
我们就常常想到一个词:
硬气!

还记得去年的国庆大阅兵吗?
100面来自全军各荣誉功勋部队的
战旗组成的战旗方队,
猎猎迎风、浩荡开来。
就在这一面面战旗中,
有一面显得尤为特殊,
因为它属于一支陆军基层连队
——“硬骨头六连”!

可不要小看这一支基层连队,
他是分别被国防部和中央军委
授予荣誉称号的连队!
1998年抗洪时,
当“硬骨头六连”的旗帜在大堤上一插,
来自湖南、湖北、江西等地
曾经六连的兵,
不约而同地聚在六连的连旗下,
齐心协力战洪魔!

▲张永进 摄 来源:人民陆军
中国军队凭什么能这么硬气?
从战争中走来、在和平中淬炼的
“硬骨头六连”,
用中国军人最最“硬核”的钢筋铁骨,
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一
3690人为国捐躯
六连的硬
是在战场上打出来的!
1939年3月,
“六连”在河北雄县正式成军!

用刺刀、用鲜血、
用不服输的硬骨头精神,
打出了硬气,
打出了霸气!
1945年7月
在爷台山地区
六连官兵连队临危受命,
与敌人展开白刃战,
在全连仅有35把刺刀的情况下,
歼敌70多人。

▲油画《血战瓦子街》
1948年2月,西北野战军战场,
在瓦子街战斗中,
六连在40多个小时里,
打退敌人30多次进攻一步不退……
全连140人,
127名官兵血洒疆场,
鲜血染红整个山头……
在战友相继伤亡,
子弹、手榴弹打光的情况下,
剩下的13人身负重伤仍死守阵地,
25岁的刘四虎更是赤膊冲进敌群,
一人拿着刺刀与10余名敌人顽强拼杀
一连刺死7个敌人,
直至失血过多昏倒在了战壕里。

▲特级战斗英雄 刘四虎
后续部队赶来后,
发现他手中那把刺刀已经拼弯了,
身上有11处重伤……
新中国成立后
六连先后完成剿匪反霸、抗美援朝、
抢险救灾、施工生产等重大任务。
1964年1月22日,
国防部召开大会,
授予六连“硬骨头六连”荣誉称号!

在六连的连史馆,
有两样镇馆之宝,
一件是刘四虎那把拼弯的刺刀,
还有一件,
是一封父亲写给8个月儿子的家书。
说是家书,
其实是时任六连副指导员谢关友
写给儿子的遗书……

那年,连队刚接到作战任务时,
本来安排谢关友留守。
可他瞒着妻子,扛起钢枪,
坚持要去最危险的一线。
战斗中,他不顾敌人如雨般的轰炸,
用自己的血肉,
给六连的战友们铺上了回家的路。
忽然,一发炮弹落在了他的身旁,
带走了他的生命。
英雄们牺牲后,
从他们遗物中找到的一封封家书
至今读来仍然催人泪下!
骏骏:
我可爱的儿子!
今天是你诞生整8个月。在8个月前的今天,晚8点55分,你从妈妈的肚子里剖出,到目前为止你还不能叫我一声“爸爸”。今天,爸爸是在前线给你写这封遗书的,因为爸爸的部队奉命令前来参战,打击敌人,为了怕你妈妈伤心和痛苦,我骗了她,到现在还没有告诉她,我上了战场……
骏骏,为什么今天爸爸要给你留遗言,这并不是爸爸怕死,而是因为战争是残酷的。如果爸爸为国献身了,那你再也见不到爸爸了。
要知道我是多么地想念你,我想有必要给你留上几句:如果爸爸牺牲了,以后当你看到这个本子的时候,你就会知道爸爸是为了保卫边疆、保卫祖国而牺牲的,你应该感到光荣、自豪。你一定要继承爸爸的遗志,听党的话、做爸爸妈妈的好孩子。
我可爱的骏骏:当你懂事后,或能看懂爸爸给你写的最后一封信时,你千万不要难过。从内心讲,爸爸是很对不起你的,使你从小就没有得到父爱。要知道,爸爸是多么的想你……
小骏骏,我的宝贝儿子,永别了,你长大后,一定要好好的生活,记住爸爸的话,并要好好照顾老人和妈妈。别忘了你是革命烈士的儿子,不要做出有损于党和人民的事,这一点,我是绝对相信自己的骨肉的。
最后,让我好好地(在你的照片上)亲亲你的脸,紧紧地抱你……
——你的爸爸 谢关友
为什么六连的战士们,
为什么中国的军人们,
能够用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
誓死保卫阵地,
誓死守卫祖国!
因为他们爱脚下的土地,
更爱这片土地上的人民!
1985年6月,中央军委授予
他们“英雄硬六连”荣誉称号。
然而,我们不能忘记的是,
这样赫赫战功背后,
是六连3690人血洒疆场,
为国捐躯。
二
能战方能止战
六连的硬
是在训练场上拼出来的!
进入新时代,
诞生于战火硝烟、在枪林弹雨中洗礼的
六连官兵深深懂得:
能战方能止战,
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

今天,面对转型的挑战,
六连官兵们更深深明白:
成绩和荣誉属于过去,
唯有苦练打赢本领,才能再次扬威沙场。
在新时代的强军路上,
他们挥洒汗水、砥砺前行!
为的就是兑现立下的铮铮誓言:
头可断,血可流,
也要把人民和国家保护好!

将军金甲夜不脱,
半夜行军戈相拨。
战争时期,六连的硬,
靠真刀真枪打出来、杀出来,
和平年代,六连的硬,
在训练场上练出来!
在比赛场上拼出来!

2017年,在一次比赛中,
五班战士张亚秋,
一口气拉了265个单杠的“卷身上”,
手心磨掉了11块皮,
一直坚持到破了连队纪录!

▲六连战士唐雄
3000米战斗体能比拼,
唐雄为了能解放双手发力,
更快地通过低桩铁丝网,
他硬是用牙咬着步枪的上护盖
匍匐前进,
最终赢得胜利。
战士刘磊带病坚持参加考核,
做单杠时嘴部重重地磕在单杠上,
腥咸的鲜血一下溢满了口腔。
但他始终咬紧牙关,
直到取得优秀成绩
现场考官感慨地说:
“六连的战士真是硬骨头!”
四班班长王冬林,
入伍7年,熟练掌握了20余种武器,
2018年8月,他在国际军事比赛中
不断挑战身体极限,
最终勇夺单项第一、团体第三,
在国际赛场展现硬骨雄风。
还有“硬骨头六连”的
“硬连长”赵松,
2018年,在一次绳索攀爬训练中
他不慎从五米高的绳上跌落
手腕骨折,被植入钢钉。

▲武装越野考核中的赵松 来源:人民陆军
石膏刚拆他就制定科学计划,
开始恢复训练,
在身上挂着哑铃练,
5公斤、10公斤……
直至每天完成100个30公斤杠铃训练,
凭着一股韧劲,
硬是在全旅第一个
通过军事体育“特三级”考核。
他说:“作为主官,只要一马当先,
战士们定会一往无前!”

2017年6月,
连队听令从驻防42年的浙江杭州,
移防千里之外的岭南乡村。
党旗所指,战旗所向。
全连官兵打起背包就出发,
放下背包就训练,
圆满完成移防任务。
“扛着红旗进岭南,
进了岭南扛红旗。”
正是因为六连官兵们发扬
“战斗作风硬、军事技术硬、
战备思想硬、军政纪律硬”的
优良传统作风,
首次参加集团军“岭南尖兵”比武,
“硬骨头六连”就拿到第一。

3年来,他们在集团军以上比武竞赛中
有16人次摘金夺银,
19人次打破旅纪录。
在“硬骨头六连”,
从指导员到每一个战士,
都在以更高更严格的标准要求着自己。
如果说训练就是六连的日常,
战备就是六连的基因,
那么实战演习
就是对训练、对战备最好的检验。
空中战鹰呼啸,
海上战车穿梭,岸上炮火轰鸣……

为适应未来两栖作战需要
这个夏天,第74集团军某旅
“硬骨头六连”
同步展开陆地海上各专业训练!
一个人就是一座山峰,
一支连队就是一道长城。
81年风雨征程,
一代代英雄硬六连官兵赓续接力:
他们从拼刺刀的传统步兵,
向机械化信息化步兵跨越;

从骡马、摩托到
驾驶着新型的两栖步战车劈波斩浪;
从单一的地面作战,
向陆地海上两栖作战跨越,
今天的“硬骨头六连”正与时代接轨。

今天,我们之所以生活在
一个和平的国家,
就是因为这一支支硬骨头连队、
一个个共和国钢铁战士们,
枕戈待旦,
替我们守望和平!
三
走进六连门
永为六连人
血染的战旗永不倒!
81年过去了,
"硬骨头六连"还是
刘四虎那把宁死也不退的刺刀;
81年过去了,
六连那些曾经的英雄们,
虽然已经褪下军装、不再年轻,
但他们仍然还是六连的“硬骨头”。
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
石守德老人,
是“硬骨头六连”第19任指导员。

说起70年前的烽烟炮火,
90岁的老人硬气不减当年,
他铿锵有力地说:
我们志愿军战士入朝参战的目的
就是要打败美国侵略者。
走进六连门,永是六连人!
六连的兵,
不论何时何地、不管身在何处,
不论是青春少年、
还是耄耋老人,
一生带着六连的魂。

说到自己是新一代的六连人,
战士徐铭铭突然红了眼圈,
他说:每当我很专注地
去看这面旗帜的时候,
就会有感而发,
眼睛的泪水就不停往外流。
每当这个时候,
徐铭铭的心里就只有一个想法:
用更多的胜利、更多的荣誉
让更多的人知道,
解放军队伍里有一个这么硬的连队,
它叫“硬骨头六连”。

铁心跟党听指挥,
万难不屈硬骨头!
从河北雄县成军至今,
这支血火铸就的英雄连队,
历经81载岁月洗礼,
161次战斗,
每一次胜利都是一部传奇,
数不尽的英模人物,
每一个人都是一座丰碑。
2020年1月18日
习近平主席给“硬骨头六连”
全体官兵回信,
勉励他们牢记强军目标,
传承红色基因,苦练打赢本领,
把硬骨头精神发扬光大,
把连队建设得更加坚强。
2020年7月29日,
中共中央宣传部决定授予
“硬骨头六连”时代楷模称号,
号召全社会向他们学习!

今天,六连的官兵们手捧荣誉
站在《时代楷模发布厅》的舞台上,
就已经回答了一个命题:
81年过去了,
为什么“硬骨头六连”
钢刀不卷刃、战旗不褪色?
那是因为一代代英雄
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军魂,
早已经铸造进钢刀里,
浸染到战旗里,
流淌在一代代中国军人的血液里。
无论何时何地,
为了国家和人民,
他们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一顶军帽,顶着祖国的重托;
一杆钢枪,挑着人民的希望;
一身绿军装,裹着钢铁长城般的
血肉身躯!
今天,让我们向最可爱的人!
敬 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