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杯买球app-2024欧洲杯买球平台 学习正当时 第一议题

坚持三个融合培养高层次创新性人才-欧洲杯买球app

时间:2020-09-29   来源:光明日报

  【教育探索】

  党中央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为高校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大力培养高层次创新性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大学应以“双一流”建设为重大机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化学科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提高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努力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创新性人才。

  一是坚持学科融合,优化调整学科学位点布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按照“强化、拓展、提升”的学科布局总体思路,强化传统优势学科,拓展海洋、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等学科,提升通用基础学科。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特别是针对信息技术、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和高端化工等5个领域,增设7个本科专业、10个硕士点、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9个交叉学科博士点、2个工程博士授权类别;调整扩充了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新成立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新能源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等3个学院以及能源经济与政策研究院等4个研究机构。学校大力强化学科交叉,推进“油气勘探开发一体化”,“石油 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基础通用学科 优势学科、海洋、新能源、新材料”。通过学科布局和交叉融合,构建了符合学校特色优势、适应科技发展趋势、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学科学位点体系,为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坚持科教融合,将学科优势转化为高层次人才培养优势。高层次创新性人才培养,特别是研究生培养,离不开科教融合育人,将学科优势、科研资源转化为人才培养的优势。当前,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科教融合的机制不完善,特别是学科、学位点、专业衔接不够、相互脱节的问题,导致学科建设对学位点、专业建设的引领和促进作用不足,学科、学位点、专业三者资源投入分散、共享度低,科研平台对高层次人才培养贡献度低等问题,制约着高校高层次创新性人才培养。为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坚持科教融合,推进学科学位点专业一体化,制定改革方案和相关配套文件,推进本硕博一体化;完善科研资源和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的激励制度,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教材内容、实验项目、教学设备等;推进科研育人,促进资源统筹、平台共享,组建复合导师团队,联合培养研究生,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三是坚持产教融合,打造产学研合作育人样板。高校应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通过产教融合,推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产业对接,提升创新性人才培养能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探索了四种产教融合模式。一是重大项目育人模式。依托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面向学校设立的重大科研专项,单列研究生招生计划,推动跨界创新,实行校企复合导师制,实现“石油 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二是校企共建模式。学校与山东能源集团(原兖矿集团)共建新能源学院,引进新一代清洁化工及新能源技术领军人物、挪威工程院、挪威皇家科学院院士担任院长,探索建设新时期产教融合型学院,面向行业企业需求,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组建校企深度融合、多学科交叉的创新团队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团队,打造新时代校企融合育人的典范和样板。三是院所校共建模式。学校与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自然资源部北海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第七〇四所共建海洋资源与信息工程高等研究院,面向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需求,通过产学研合作“借船出海”,共享海上科研平台、强化学生实习实训、聘请现场导师,依托共建单位联合培养研究生,为国家海洋事业培养高层次创新性人才。四是订单式培养模式。学校与中国海洋石油国际有限公司合作设立“中海油全球战略硕士班”,联合培养中海油海外战略紧缺人才。通过四种模式的构建和实践,探索了新时代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历史上不仅仅培养了诸多石油专家,还培养了很多领域的杰出人才,成为一所“值得尊敬的大学”。立足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新任务,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将以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战略支点,坚持“党建统领、改革先行、优化布局、合作发展”的总体思路,大力推进学科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努力探索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作者:郝芳,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