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杯买球app-2024欧洲杯买球平台 学习正当时 第一议题

使命型政党开启现代化新征程-欧洲杯买球app

时间:2020-12-14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 李海青

  融入世界现代化大潮,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继而探索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是中国社会近现代以来的内在要求与应然趋势。而在中国近现代以来存在与诞生的各种政治力量中,只有中国共产党自觉地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立现代化的中国为使命,近百年来为之不懈奋斗。自觉的使命意识、高度的理想情怀、坚定的责任担当、艰辛的实践探索、辉煌的发展成就,充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体性,证明其不愧是一个典型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中国的现代化由之也表现出非常明显的政党领导、使命驱动的特征。要想切实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刻把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新的规划蓝图,就必须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对于中国现代化所发挥的领导作用以及作用发挥的实践机制。这是中国现代化同其他国家现代化的根本区别之处,是理解中国现代化何以成功的关键。

  现代化使命的自觉承担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王朝政治、军阀政治都被证明根本无法承担现代化使命,而在政党政治的竞争中,中国共产党最终以其先进性成功胜出,担负起了历史与人民赋予的使命。对于这一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具有高度的自觉意识,并将之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内在关联。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中国的现代化为条件,两者实际上差不多是同一个历史进程。这种自觉的使命意识不仅体现在党的百年历程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持续的现代化探索中,而且体现在作为我们党根本遵循的党章中。在党章总纲中,现代化是一个高频词和关键词。总纲将推进现代化建设作为党要实现的三大历史任务之一,强调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指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正是因为肩负艰巨使命,我们党才能够始终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强烈的忧患意识、清醒的底线思维、顽强的斗争精神,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也才能一步步扎实推进,成就斐然。也正是基于这种自觉的使命意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才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重点研究了“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擘画了中国现代化的新蓝图。一个成熟而具有卓越领导能力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必将引领中国现代化在新的发展阶段,顺利开启新征程,谱写“两大奇迹”新篇章,走出一条反映普遍规律、体现中国特色的成功之路,并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全新范本和选择。

  现代化环境的系统把握

  要完成现代化的使命,首先需要对自身发展阶段与国内外环境进行系统而辩证的分析把握,这涉及现代化推进的条件与出发点。我们党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一贯注重对于形势环境的分析,这次五中全会同样如此。全会指出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国实现了由以前“迎来战略机遇期”“维护战略机遇期”向“创造战略机遇期”的转变,中国自身的不断发展就是中国创造的最大机遇,重要战略机遇期由之也具有了较为明显的内生性与可塑性。习近平总书记曾用三个“前所未有”来表达对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理解:“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陈代谢和激烈竞争前所未有,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形势变化的不适应、不对称前所未有。”综合来讲,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清这两个大局及其相互作用的态势,有助于我们精准定位中国所处的历史坐标与世界坐标,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五中全会强调,全党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现代化规划的顶层设计

  基于使命意识的形势认知是为了更好地针对未来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总结经验、深化认识、把握规律,体现出愈益科学的战略规划思维和不断提升的顶层设计能力。其一,对于现代化战略规划的顶层设计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后,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党一直有制定五年规划(计划)、制定远景目标的良好传统,并且特别注重规划(计划)之间、远景目标之间的有机衔接和与时俱进。这次全会通过的规划《建议》就十分注重“十三五”规划和“十四五”规划之间的有机衔接和与时俱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之间的有机衔接和与时俱进、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与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有机衔接和与时俱进。这种有机衔接和与时俱进使得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在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领导下可以一代接着一代干、一棒接着一棒跑,久久为功、持续发力,而不像两党制或多党制下的政党之间不断扯皮、彼此掣肘、相互否决,这是中国政党制度的巨大优势。其二,对于现代化战略规划的顶层设计要处理好中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在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之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目标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十四五”正是这一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建议》把“十四五”发展作为重点,同时对2035年远景目标进行展望,将两者统筹考虑、相互贯通,既夯实基础,又着眼未来,有利于明确前进方向,增强战略一致性,切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其三,对于现代化战略规划的顶层设计要处理好战略和战术的关系问题。战略明确原则、把握规律、突出关键、关注长远。规划《建议》中“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遵循原则、主要目标以及2035年远景目标都是在战略层面提出的。但是战略还必须通过具体的战术来实现,所以规划《建议》按照新发展理念的内涵来组织,分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国内市场、深化改革、乡村振兴、区域发展、文化建设、绿色发展、对外开放、社会建设、安全发展、国防建设等12个部分对于“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重点任务作出工作部署和战术安排。战略和战术相结合,才能制定出一个既高瞻远瞩,又务实管用的规划建议。

  现代化主体的强大合力

  必须深刻认识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们党的历史使命,但现代化的梦想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想,现代化事业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事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绝不是仅靠哪一个人、哪一部分人就能完成的,而是必须紧紧依靠整个民族和全体人民来实现,必须凝聚起整个民族和全体人民的智慧与力量。就这次五中全会而言,不论规划《建议》的起草,还是规划《建议》的落实,党中央也都十分重视汇集各方面的智慧,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这次建议稿起草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坚持发扬民主、开门问策、集思广益。习近平总书记就“十四五”规划编制明确提出一系列要求,强调要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为“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可以说,建议稿的起草过程是我国党内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的生动实践。建议稿最后也特别强调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特别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历史使命需要通过党的领导来实现,历史伟业需要依靠全体人民来创造,只要全体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凝心聚力、同心同德、不懈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够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现代化梦想。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