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杯买球app-2024欧洲杯买球平台 学习正当时 第一议题

着力加强网络空间道德建设-欧洲杯买球app

时间:2019-12-27   来源:解放军报

  信息时代,网络空间已成为人们思想文化的重要集散地。抓好网络空间道德建设,对规范网络社会行为、调节维持网络社会关系及秩序有着重要作用。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下称《纲要》),提出抓好“网络空间道德建设”要求。这是具有战略眼光和深远考量的安排,我们必须深刻理解、认真贯彻。

  深刻认识新时代加强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作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网络空间道德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保障。

  加强网络空间道德建设是培养造就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既塑造现实社会,又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中实现自身锻造提升。时代新人的培养造就,一个最重要因素,就是以道德的力量为根基、为滋养。网络不是道德问题产生的根源,但网络空间道德却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提升网络道德素养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领域。大力加强网络空间道德建设,既有利于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虚拟生活,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有利于收集整合传播优质信息资源,构建开放式个性化网际学习和工作模式,最大程度激发人们的进取意识,形成人人争做时代新人的良好氛围。

  加强网络空间道德建设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发展迅猛,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相互交织,网络空间作为动态变化、不断生成的社会性空间,已成为反映社会热点、敏感问题,表达民意、畅通民情的重要集散地。网络空间模拟了人的空间化生活,网络空间道德建设也必然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部分。由于网络信息发布具有门槛低、即时性、多样化等特点,加之网民数量庞大且道德素养参差不齐,人们不得不面对网络空间中“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等问题。特别是充斥其中的色情、暴力、恶搞、人肉搜索等现象,无不深刻地折射出欲望、权力和资本对网络生态及网民思想与行为的侵蚀。加强网络空间道德建设,有利于使正确道德取向成为网络空间主流,让科学理论、正确舆论、优秀文化充盈网络空间,构建积极健康向上的网上精神家园;加强网络空间道德建设,还有利于以新时代道德体系规范正向引导网上热点话题和突发事件,疏导不良情绪,化解社会矛盾,为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平稳有序发展营造良好网络生态。

  加强网络空间道德建设是维护国家网络安全的必然要求。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网络主权是国家主权在网络空间中的自然延伸和表现。网络世界是思想激荡、价值观碰撞、意识形态冲突的主战场,并深刻影响和改变着全球政治经济利益格局。在网络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一定的道德需要,也必然负有一定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只有引导人们合情、合理、合法地利用网络,充分发挥网络的正能量和向善力、向真力、向美力,才能更好地促进网络空间道德和现实社会道德良性互动,才能抵制西方意识形态侵蚀,共同筑牢维护国家网络安全主权的防火墙。

  当前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挑战与难点

  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截至目前,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虚拟的网络空间,给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廓清网络空间内容合理与合法的边界。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网络内容和网络言论不能突破法律和公序良俗的底线,需在宪法法律的框架下构建。网络内容和网络言论还需考虑道德的边界,尤其是廓清法律层面与道德层面之间的灰色地带,既倡导维护受众知情权和言论自由权,又引导网络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实践和中国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因此,厘清网络环境下言论自由的边界尺度,是网络空间道德建设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如何促进网络行为主体道德认知与实践合一。网络交往的“去身体化”易导致网络行为主体“自我中心主义”,网络空间“去中心化”容易导致“道德相对主义”盛行。道德是内心的法律,需要自我约束、自我规劝、自我净化。道德不似法律有明确的准则底线可供行为参考,具有强制力,它需要个人学习探求、社会教化熏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如何让网络行为主体谙熟网络道德标准,又能自觉抵制道德失范行为,成为网络空间道德建设必须破解的难题。

  如何实现网络空间道德线上线下互动与激荡。网络兼具虚拟性和现实性,线上与线下的全方位互动、深层次融合,既带来了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跃升、社会治理的便捷、生活的便利、文化的交汇、思想的交流,又带来了数字的鸿沟、社会矛盾的激化、舆情的繁杂等一系列矛盾问题。因此,如何让线上与线下顺畅对接、网上网下形成同心圆,同“屏”共振、形成合力,成为网络空间道德建设面临的现实挑战。

  如何确保网络空间道德约束制度落实落地。《纲要》等规章制度的出台,使网络道德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但是,如何让规章制度落细落小落实依然任重而道远。从某种程度上说,网络空间具有自由性、自主性、自发性的特点,其内涵丰富、信息多元、技术多样、交互复杂,现有的法律制度的触角难以延伸至网络行为的每个角落。因此,如何让网络道德约束制度全面发挥效力,成为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当务之急。

  如何确保监管部门网络治理尺度恰到好处。网络治理是一个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新兴领域,没有前人经验可供借鉴。同时,网络监管还面临“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两难局面,监管过严,会引发负面情绪,影响网络生态,也不利于互联网技术发展;监管过松,又会导致价值观导向混乱,黑客、谣言、虚假新闻等满天飞的严重后果。因此,监管部门如何做到监管到位、治理有方,平衡好“放”与“管”的关系,成为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重点。

  立破并举推进网络空间道德建设

  必须坚持以立为本、立破并举的原则,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立”与“破”是辩证统一、有机融合的关系。“立”就是牢固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始终保持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破”,就是着力破除网络空间不良思想文化侵蚀和有害信息影响。

  坚持提升网络道德认知与推动网络道德实践相结合。要坚持“内容为王”,深入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奏时代强音、除杂音噪音,为网络空间道德建设树立“风向标”。要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加强网上热点话题和突发事件的正确引导、有效引导,明辨是非、分清善恶,清除网络“雾霾”,把主流价值观融入“虚拟生活”,推动网络文化向阳生长。切实发挥好网络道德规范的教育、引导功能, 不断深化人们的网络道德认知、网络道德理念、网络道德情感,促使人们养成文明自律的网络行为。

  坚持把法的威慑力量与德的感化力量相结合。“法安天下,德润人心”。让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风清气爽,离不开法治力量与德治力量的相得益彰,同“屏”共振。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网络行为规范,严格依法管网治网。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执法,维护网络道德秩序。开展网络治理专项行动,加大对网上突出问题的整治力度,反对网络暴力、色情等行为,依法惩治网络违法犯罪。另一方面,发挥网民主体作用,着力引导网络文明自律和自发监督行为。明确网络是非观念,培育符合互联网发展规律、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的网络伦理、网络道德,培养更多维护网络道德生态的“护林员”“报春鸟”。发挥公序良俗等道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约束功能,形成“我是网民,我爱我网”的治理局面,让网友成为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主人翁”。

  坚持正面积极引导与有效综合治理相结合。一方面,倡导互联网平台、机构和广大从业人员文明办网,推动互联网企业自觉履行主体责任、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加强网络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坚决打击网上有害信息传播行为。建立完善道德评估制度体系,倡导文明上网,广泛开展争做中国好网民活动,推进网民网络素养教育,引导广大网民遵德守法、文明互动、理性表达,远离不良网站,自觉维护良好网络秩序。另一方面,加强网络技术新应用的管理,加大网络管理专业性,提高管网用网水平,确保互联网可管可控。

网站地图